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的生命力与人体的精神状态有关。一旦心脏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检查和治疗。然而,有可能仅仅“心衰”一词就会让人感到可怕,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患上心力衰竭后的预期寿命会缩短。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新鲜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所有器官,所以如果发生心力衰竭,心脏的泵送功能就会下降,其他所有器官都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患者的身体自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全身乏力等,随着病情逐渐发展,这些临床症状会不断加重,直到威胁到病人的生命。
心力衰竭能活多久?
一个人的生存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身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合理的治疗计划。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低,只有活动耐力轻度下降的情况,这部分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有可能会治愈。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高并且症状严重,会出现不能仰卧睡眠、静息状态下气喘、不能活动的情况,这部分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差,但只要患者不放弃,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仍能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延年益寿。
实际上,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由个体心理素质决定的。一些心力衰竭患者在1-2个月后就会死亡,而另一些患者则可以活5年以上或更长时间。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出现心力衰竭后,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觉得这种疾病没有治疗方法,于是就会自暴自弃,放弃治疗。但只要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平时保持愉快的心情,生存时间会相对较长,甚至可能使疾病痊愈。
有哪些是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
1、心梗患者
每一次心梗都是对心肌组织的重大打击,即使冠心病尚未发展到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阶段,长期的缺血状态也会对心肌造成永久性损害,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2、高血压患者
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不仅会引起冠心病,还会引起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损害,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3、心房颤动患者
近年来随着房颤发病率的增加,由房颤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日益增多,如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冠状动脉闭塞等,都会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才能有效防止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疾病,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心脏功能的修复,严格控制血糖、血脂情况,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尽量清淡,情绪不可过度波动。当感觉心脏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尽量就是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张吉芳 主治医师/博士
吴洪海 主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乔玉召 执业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顾钧青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林志勇 主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